叉车(N1)理论考试 题库【选择题157-389】
发布:2024-02-29 浏览:9401 来源:陕西盛华挖掘机学校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叉车安全操作规程
157.叉车的液压机构应在( B )检查。
A.收车后; B.工作中; C.出车前;
158.用起重机械卸货物时,驾驶员必须( A ),监视货物的装卸,此时不准检修车辆。
A.离开驾驶室; B.坐在驾驶室; C.观察车辆状况;
159.转向倒车时,应“慢行车、快转向”,车速不得超过( D )㎞∕h。
A.8; B.7; C.6; D.5;
160.电、气喇叭发出声响,用来( D )行人、车辆注意保证行车安全。
A.超过; B.避开; C.消除; D.提醒;
161.车辆在紧急情况下,需进行紧急制动外,一般的制动必须( B )。
A.迅速敏捷; B.缓慢轻踩; C.随踩随放; D.完全踩下;
162.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前后两车的距离,应根据前车的车速,路况等情况保持必要的( B )。
A.行驶速度; B.安全距离; C.行驶距离; D. 高度警惕;
163.当超车时确认前车让超后,与被超车保持一定的横向间距( B )。
A.从右边超越; B.从左边超越;
164.车辆转弯时应保持左右两侧有足够的( B )。
A.纵向间距; B.横向间距; C.行驶前距;
165.蓄电池叉车不得在( C )行驶。
A.高温下; B.大雾天; C.雨中; D.阳光下;
166.车辆在冰雪道路上转弯时,提前减速、慢打方向( C )。
A.空挡滑行; B.熄火滑行; C.不空挡滑行;
167.当前车行驶方向( A )或不肯让车时,不准超车。
A.不明; B.为直行;
168.夜间、浓雾天气及视线不清时起步,需打开( A )、示宽灯和尾灯。
A.近光灯; B.前大灯; C.雾灯; D.车顶灯;
169.叉车由路边起步时,要打开( A )行驶的信号灯,以引起后方来车注意。
A.向左; B.向右; C.停止; D.示宽;
170.车辆在转弯减速时,在道路及弯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先( A ),待开始转弯时,再挂档继续前进。
A.脱档滑行减速; B.急剧制动; C.变速换挡; D.慢打方向;
171.在视线良好,前方有无来车和其他情况的平路上左转弯时,可适当( B )行驶。
A.偏右侧; B.偏左侧; C.靠路中央;
172.叉车由路边起步驶入正试车道后,车辆( B )即关闭左转向灯。
A.加速; B.调直; C.减速; D.斜形;
173.急转弯时,拉动或推送( B )应两手交叉轮流动作,以加速转弯动作。
A.操纵杆; B.方向盘; C.制动器; D.转向器;
174.再无限速标志的企业内主干道行驶时,叉车时速不超过( A )㎞∕h。
A.10; B.20; C.25; D.30;
175.蓄电池叉车在坡道上行驶,上坡最大坡度不得超过﹪,下坡最大坡度不得超过﹪。( A )
A.3,8; B.4,9; C.5,10;
176.装卸、堆垛和短途搬运食品、医药时,应选用( D )。
A.汽油叉车; B.柴油叉车; C.牵引车; D.蓄电池叉车;
177.各厂房、车间交叉路口,机动设备旁,叉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为( A )公里∕小时。
A.3; B.5; C.10; D.15;
178.放松制动踏板时应( A )。
A.迅速敏捷; B.逐渐放松; C.边踩边放; D.缓慢回放;
179.停车应在道路( B )或指定的地方。
A.左侧; B.右侧; C.随便; D.慢车道上;
180.驾驶员一天行车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 D )小时为宜。
A.13; B.12; C.11; D.10;
181.在下列地点或情况下不准超车( A )。
A.被超车左转弯; B.被超车右转弯; C.直行车;
182.叉车右转弯时,待驶入弯道后,再将车辆完全驶向右边,不宜过早而影响
会车( A )。
A.右边;靠右 B.右边;靠左 C.左边;靠左 D. 左边;靠右
183.车辆起步前应鸣号( B )秒,严禁不鸣号就起步。
A.5~10; B.1~2;
184.叉车在( B )路上起步,应慢松离合器、少量加油,同时注意放松手制动。
A.斜坡; B.下坡; C. 上坡; D.陡坡;
185.( A )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的距离。
A.行驶前距; B.行驶横距; C.刹车产距; D.间距;
186.启动起重机每次不得超过( A )秒。
A.5; B.10; C.15; D.20;
187.( C )必须在车辆完全停止后进行,以免损坏变速器齿轮。
A.挂入一档; B.起步挂档; C.挂入倒档; D.变换档位;
188.后车车头与前车( B )的距离称为行驶前距。
A.前轮; B.车尾; C.后轮;
189.在转弯时如车速过快,最容易引起的( D )甩尾甚至导致翻车。
A.后轮滑溜; B.前轮滑溜; C.动力滑溜; D.横向滑溜;
190.进出厂房,仓库大门,生产场地倒车时,叉车最高行驶速度为( B )公里每小时。
A.3; B.5; C.10; D.15;
191.叉车的行驶前距应保持在( B )米以上。
A.5; B.10; C.15; D.20;
192.叉车在( C ),人员密集、道路狭窄、视距不良、坡度大等不安全路段,应
避免停车。
A.速度快; B.速度慢; C.流量大; D.超宽;
193.倒车进、出大门时应有人在( A )方向指挥行驶。
A.前进; B.后退; C.车头; D.车旁;
194.恶劣天气能见度在30m以内时,叉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为( B )㎞/h。
A.3; B.5; C.10; D.15;
195.在机床、管道和设备旁行驶时,其距离不得小于( C )米。
A.1; B.0.8; C.0.5; D.0.3;
196.起步时,松( A )与踏加速踏板的动作配合适当。
A.离合器; B.制动器; C.手制动器; D.方向盘;
197.挂档或换当时,应一手握稳方向盘,放松油门踏板,踏下( C )踏板。
A.制动器; B.转向离合器; C.离合器; D转向器;
198.车速越 视野越( A )。
A.高、窄; B.高、宽; C.低、窄;
199.驾驶车辆时,身体( A )方向盘坐稳,两手握紧方向盘左右两侧。
A.对正; B.靠近; C.远离; D紧挨;
200.车辆起步前,观察四周无障碍后,要( C )后起步。
A.先挂档; B.先踏离合器; C.先鸣号;
201.使用离合器时,两手应握稳( A ),将左脚掌踏在离合器踏板上,以膝和脚关节的屈伸动作踩下或放松。
A.方向盘; B.制动拉杆; C.变速杆; D油门拉杆;
202.换挡时,不得强推硬拉而使( C )齿轮发生撞击响声。
A.减速器; B.差速器; C.变速器; D.转向器;
203.倒车时,应先( A ),选定进退目标,幷注意前后有无来车及行人。
A.查看周围道路环境情况; B.挂档、打开倒车灯;
C.看清停靠位置; D.发出倒车信号;
204.停车前应( B )或利用脱档滑行,并以方向灯示意后方来车及附近人员注意。
A.加速; B.减速; C.等速; D.紧急制动;
205.夜间在道路旁停车时,要打开( D ),防止碰撞。
A.驾驶室顶灯; B.刹车灯和雾灯;
C.是高灯和前照灯; D.示宽灯和尾灯;
206.车辆在弯道行驶时,要( A ),以引起对方车辆,行人注意。
A.鸣号,靠右行; B.鸣号,加速; C.鸣号,靠左行;
207.车辆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交叉路口,继续向前行驶,即产生一个冲突点,即( A )。
A.交叉冲突; B.合流冲突; C.分流冲突;
208.车辆掉头时,铁路道口、( B )、弯路、窄路等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不准掉头。
A.停车场; B.人行横道 C.非机动车道; D.人行道;
209.车辆起步后应由( C )地平稳加速。
A.快速; B.大到小; C. 慢渐块;
210.在机动车道上停车时,要靠右停正,车轮与人行道边缘不得超过( D )㎝。
A.35; B.40; C.45; D.30;
211.车辆运行中发现有外漏情况应( B )。
A.下班后修理; B.及时修理; C.等一下处理;
212.倒车时,要发出( B )使其他行人或车辆有所请注意。
A.喇叭信号; B.倒车信号; C.灯光信号;
213.车辆的灯光,音响信号应( B )。
A.装好待用; B.齐全有效; C.完整无缺;
214.( C )由于加速过猛所引起,在冰冻或泥泞路面上驾驶员加大油门快速行驶时常发生这类滑溜。
A.后轮滑溜; B.前轮滑溜; C.动力滑溜; D.横向滑溜;
215.电瓶叉车工作时,严禁同时使用( B )。
A.灯光; B.行驶电动机和油泵电动机; C.喇叭;
216.停车前应缓慢地向道路右侧或停车地点靠近,轻踏( A )踏板,使车辆停止。
A.制动器; B.离合器; C.油门; D.转向离合器;
217.在进行物品的装卸过程中,必须用( C )制动叉车。
A.变速器; B.差速器; C.制动器;
218.操纵油门踏板时,( A )轻踩在油门踏板上。
A.右脚掌; B.右脚跟; C. 左脚掌; D.左脚跟;
219.汽车在上坡道上停车时,要在拉紧手制动器的同时挂上( A ),并塞住车轮、防止滑溜。
A.一档; B.空挡; C.倒档; D.二档;
220.叉车的行驶前距为( B )m。
A.5; B.10; C.15; D.20;
221.车辆运行时,( B )除必须使用制动踏板之外,其他时间都要轻放在油门踏板上。
A.右脚跟; B.右脚; C.左脚; D.左脚掌;
222.车辆在坡上起步,驾驶员应一手握稳方向盘,一脚适当加油,一脚( C )离合器踏板,同时松开手制动,使车辆徐徐起步。
A.快松; B.踏实; C.缓松; D.急松;
223.车辆会车时要注意保持足够安全( A )。
A.横向间距; B.车辆前距; C.车速; D.轮距;
224.方向盘的正确握法是,按钟表的刻度,则以左手在( D )时之间右手在( D )时之间为宜。
A.9~10;4~6; B.11~12;3~4;
C.1~2;8~9; D.9~10;3~4;
225.踏下离合器踏板时,应( B )并一次踩到底,使离合器分离。
A.柔和; B.迅速; C.缓慢; D.连续;
226.下列哪种是不正确的让车( D )。
A.转弯车让直行车; B.空车让重车;
C.低速车让高速车; D.上坡车让下坡车;
227.当离合器完全接合后,应迅速将脚从踏板上移开,放在踏板的( B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28.车辆起步上车前,先检查哪些部位是否有人和障碍物,下面答案最完整全面的( D )。
A.车前; B.车后; C.车下; D.( A、B、C在内 );
229.为了安全,叉车不准在码头岸边( A )。
A.直接叉装船上货物; B.叉运货物; C.停车;
230.车辆在弯道上行驶,由于弯道( B )必须减速。
A.路况平坦; B.视线不良; C.车辆失稳; D.发生侧滑;
231.驾驶员应特别注意厂房内的起重机动态,车辆不得从起重机的( A )通行。
A.吊钩、锁具下; B.旁边; C.车轮右侧; D.驾驶室左边;
232.蓄电池叉车在充电连接器连接充电时,车上的蓄电池( A )。
A.和各种工作回路必须断开; B.在专用充电房内充电;
C.必须调离车体方能充电; D.必须由班长充电;
233.电瓶叉车全速满载行驶不应超过( D )小时。
A.4、; B.3; C.2; D.1;
234.车辆在下坡道上停车时,要在拉紧手制动器的同时挂上( C )。
A.一档; B.空挡; C.倒档; D.二档;
235.机动车停放时,应关闭电门切断电源,拉紧( D )锁好车门。
A.变速杆; B.离合器; C.制动器; D.手制动;
236.超车完毕,在同被超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后( B ),驶回原车道。
A.打开前大灯; B.开右转向灯; C.开左转向灯;
237.( C )无故不得将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
A.换挡时; B.倒车时; C.平时; D.起步时;
238.车辆在视野盲区行驶应至少提前( B )米将车速降至公里∕小时以内。
A.20; B.50; C.80; D.100;
239.当检查发现转向机构连接部位有松脱现象时,应( B )。
A.照常出车; B.停车维修; C.停车待命; D.申请检验;
240.正确的( D )能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从而能够灵活、正确、持久而安全的进行操作。
A.工作态度; B.驾驶作风; C.驾驶技术; D.驾驶姿势;
241.机动车在冰雪、泥泞道路上行驶时,同方向行驶车辆,两车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 D )米以上。
A.20; B.30; C.40; D.50;
242.平直路线上行驶时,两手握方向的动作应( B ),相互配合,避免不必要的往复晃动。
A.握紧; B.平衡; C.单手交替; D.单手下握;
243.如( C )挂不进当,可放松一下离合器踏板,然后踩下,再进行挂档。
A.停车; B.刹车; C.起步; D.转弯;
244.车辆起步逐级换挡时,使用( C )的动作可快些,但不得猛放。
A.制动器; B.油门踏板; C.离合器; D.变速器换挡杆;
245.驾驶员停车后下车时,应先注视车辆前后情况,无车辆( C )时,方可开门。
A.超车; B.会车; C.逼近; D.让车;
246.车辆在左转弯时,可根据路面行车情况,利用拱形路面的内侧,起到增大超高而( A )作用。
A.降低离心力; B.降低车速; C.降低危险; D.改变阻力;
247.车辆起步,启动发动机,当水温达到( B )℃以上,气制动气压达到起步气压标准。
A.30; B.40; C.50; D.60;
248.车辆正常行驶中,驾驶员应两膝分开,两脚分别放在离合器踏板( B )和油门踏板上。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49.货叉叉货时,货叉应尽可能( B )地插入载荷下面,还应注意货叉尖不能碰到其他货物或物件。
A.浅; B.深; C.低; D.高;
250.每次( B )时,都必须经过空挡位置。
A.起步停车; B.变换档位; C.挂入前挡; D.倒车;
251.起步时应先,后松( B )。
A.挂档、离合器; B.挂档、手制动器;
C.加油、挂档; D.加油、手刹车;
252.操纵油门踏板时,应将( B )靠驾驶室底板上作为支点。
A.右脚掌; B.右脚跟; C.左脚掌; D.左脚跟;
253.驾驶员上车时一般用左手开车门,左脚踏上踏板,右脚跨进驾驶室并伸向( C )踏板方向。
A.离合器; B.制动; C.油门;
254.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因提前减速,时速不得超过( B )公里∕小时,并服从铁路道口管理人员的指挥。
A.10; B.15; C.20; D.25;
255.驾驶车辆时,头部端正、两眼向前( B ),看远顾近注意两边。
A.东张西望; B.平视; C.左右斜视; D.D、下望;
256.电瓶叉车掉头转弯时速度不得超过( B )公里∕小时,
A.10; B.3; C.5; D.8;
257.叉车在重载行车前应( B )。
A.降下货叉并前倾; B.货叉降至一定高度并后倾;
C.提升货叉并前倾 D.提升货叉至自由起升高度并后倾;
258.当叉车停放处低于( C )℃时,下班时必须放净散热器和发动机内的普通冷却水。
A.5; B.-5; C.0; D.-1;
259.叉车转弯时,时速不能超过( A )公里∕小时。
A.3; B.5; C.8;
260.发动机正常工作水温是( C )℃。
A.50~60; B.60~70; C.80~90;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叉车安全管理制度
261.( A )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潜在原因。
A.疲劳驾驶; B.超速行驶; C.酒后驾驶;
262.装载( B )会使车辆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的破坏。
A.超高; B.偏斜; C.超宽; D.超长;
263.超宽在会车、( A )以及通过狭窄路段时,都有可能发生挂撞车等事故。
A.超车; B.让车; C.停车; D.倒车;
264.驾驶员作业的特点之一是( B )的精神高度集中,易出现疲劳驾驶。
A.短时间; B.长时间; C.每天; D.间断;
265.根据叉车安全操作规定,( A )行驶。
A.没有驾驶室的不能带人; B.载人不受限制;
C.减速载人; D.负荷较轻时可以载人;
266.防止驾驶员疲劳的主要措施是保证驾驶员有充足必要的( C )。
A.工作时间;B.白天睡眠时间; C.睡眠时间; D.休闲时间;
267.在危险或视线受限制的情况下,以( B )方法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A.慢速通过;B.停车检视;C.快速通过;D.根据丰富的经验判断;
268.装载偏斜的车辆会出现( B )、侧滑等现象,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A.摇摆; B.跑偏; C.振动; D.飞车;
269.驾驶员在工作中感到十分困倦的情况下,应设法( A ),等困倦过后在工作。
A.睡一会儿;B.下车洗洗脸;C.喝点清凉饮料;D.跑跑步;
270.每天需检查车辆安全装置的人员是( D )。
A.安全员; B.机务员; C.检查员; D.操作者;
271.在企业内驾驶车辆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观察车内外情况来调整车辆的( B )以实现安全行车。
A.行驶方向; B.行驶状态; C.行驶速度; D.行驶间距;
272.车辆起步应做到( A )、平稳、敏捷。
A.安全; B.迅速; C.准确;
273.一般情况下应保证驾驶员每天有( C )的睡眠时间。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9小时;
274.( B )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使人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而引起的。
A.情绪; B.疲劳; C.兴奋; D.精力充沛;
275.装载( A )会使车辆的重心增高,不利行车安全。
A.超高; B.超宽; C.超速; D.超重;
276.驾驶员在作业中发现疲劳及困倦现象时,停下车来,做( A )或其它一些轻微活动。
A.体操; B.车辆检查; C.清洗车辆; D.车辆保养;
277.车辆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驾驶人员观察、判断和( A )方面所发生的错误。
A.操作; B.速度; C.思想麻痹; D.生理因素;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安全标志
278.如图BZ02所示该安全标志表示的意思是( C )。
A.禁止吸烟; B.禁带火种;
C.禁止烟火; D.当心火灾;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常见故障及危险工况的辨识,
以及违章操作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
279.离合器的( B ),会引起离合器打滑。
A.自由行程过大; B.自由行程过小; C.复位弹簧过硬;
280.离合器的( A )会引起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不易换挡。
A.自由行程过大; B.自由行程过小; C.复位弹簧过硬;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
281.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A )救护的可能性则越小。
A.越长; B.越短;
282.电流流经人体途径不同时,人体触电的严重程度亦不同,最危险的途径是( D )。
A.从左脚到右脚; B.通过头部;
C.通过中枢神经; D.从左手到前胸从前胸到后背;
283.我国电网的频率是( B )Hz。
A.40; B.50; C.55; D.60;
284.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致命的危险性也就( C )。
A.越安全; B.越小; C.越大;
285.人体电阻是影响人体触电严重程度的一个因素,在( C )情况下触电程度最轻。
A.潮湿的皮肤; B.破损的皮肤;
C.干燥、洁净的皮肤; D.穿化纤衣服;
286.安全电压是指人体( C )而不至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A.瞬时接触; B.短时间接触; C.长时间接触; D.任意时间接触;
287.当空气湿度增大时,设备的绝缘电阻将(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起重机械维护保样和日常检察要求
288.叉车在工作了450~500小时后,应进行( B )保养。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289.下面( A )属于日常维护的内容。
A.清洁、补给; B.清洁、润滑、紧固为主;
C.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D.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
290.车辆维护是( B ),车连修理可视情况修理。
A.非强制性的; B.强制性的; C.根据工作任务确定的;
291.叉车的例行保养周期是( A )一次。
A.每天; B.每100小时; C.每500小时; D.每1000小时;
292.二级维护是( B )进行的。
A.驾驶员; B.专业维护工; C.车间主任; D.车间管理员;
293.一级维护是( B )进行的。
A.驾驶员; B.专业维护工; C.车间主任; D.车间管理员;
294.季节维护可结合( B )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辆在冬夏季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
A.走合期维护; B.工作中检修;
295.左右轮胎充气压力不一致会导致( B )。
A.方向摆头; B.转向跑偏; C.转向沉重;
296.叉车一般使用200~250小时后应进行( A )保养。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297.驾驶员应熟悉所驾驶车辆的性能和技术状况,并能( C )。
A.进行大修; B.按时完成任务; C.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298.影响机械零件磨损的因素,除设计与制造原因外,一般与使用( C )有关。
A.车辆行驶; B.行驶速度; C.维护保养;
299日常维护是( A )进行的。
A.驾驶员; B.专业维护工; C.车间主任; D.车间管理员;
300.在检查发电机皮带或转动部位时,需关闭( A )。
A.发动机; B.发电机; C.大、小灯;
301.擦洗车辆,清洗零件时,最好选用( B )清洗。
A.酒精; B.清洗剂; C.汽油; D.柴油;
302.叉车安全装置检查周期是每( B )。
A.班; B.天; C.周; D.月;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防火、灭火安全知识
303.关于车库及作业场所的防火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车库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B.在车库及作业场所内严禁烟火;
C.车库内禁止明火作业及明火照明,不得用明火炉直接取暖,必要时,可用暖气或火墙式火炉取暖;
D.汽油、柴油等易燃物品应存放在指定的车库内,油棉纱(布)要集中存放在加盖的铁桶内,并及时处理;
304.可能用来补救油品火灾的灭火物质是( C )。
A.水; B.四氯化碳; C.沙土; D.麻袋;
305.在正常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或容器内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体或可燃液体,遇到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瞬间火苗、闪光的燃烧现象,称为( B )。
A.点燃; B.闪燃; C.着火; D.自然;
306.( B )和火源的存在是企业内机动车辆发生火灾的主要因素。
A.助燃物质; B.可燃物质; C.人为因素; D.机油;
307.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 A )。
A.闪点; B.燃点; C.着火点; D.沸点;
308.外装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一只手推住喷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将灭火器上、下颠倒数次,使干粉预先松动,喷嘴对准( C )进行灭火。
A.火焰顶部; B.火焰中部; C.火焰根部; D.火焰任意处;
309.的防火安全要求,下列哪个说法错误( D )。
A.加注燃油时不准检修和调试发动机,不准在注油容器附近进行锤击和磨削作业;
B.车辆在加注燃油时,必须将发动机熄火;
C.禁止在雷雨天气及高压电源线下加注燃油;
D.可以使用特定的容器或其它自流方式向发动机化油器内加注燃油;
310.化学反应的( C )、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产生大量热量,是化学性爆炸的3个基本要素。
A.高危害性; B.高毒性; C.高速度; D.高破坏性;
【试题分类】:安全知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311.使用梯子登高到工作高度后,应用( B )横档站稳后才能操作。
A.双腿勾入; B.一腿勾入; C.双脚并拢; D.身体钻入;
312.高空作业时,不应把工具,器材等放在脚手架或建筑物( C ),防止坠落伤人。
A.上面; B.中间; C.边缘; D.下面;
313.坠落最低基础面至少( A )米以上称为高处作业。
A.2; B.3; C.4; D.5;
314.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钩子应( A )的物体上。
A.勾在牢固;B.随意搭在牢固;C.勾在任何一种;D.勾在方便;
315.学徒工在没有( A )带领下,禁止单独登高作业。
A.专职师傅;B.技师;C.高级技师;D.高级师傅;
316.高处作业前,应先( B )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若有不符合要求的应禁止使用,拒绝登高作业。
A.观察所有;B.检查所用;C.检查所有;D.查看所用;
317.再离地面最低( B )米以上操作,应使用安全带,戴安全帽。
A.1; B.2; C.2.5; D.1.5;
【试题分类】:法规知识∕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318.后视镜安装位置、角度适宜,应能使驾驶员看清车身侧后至少( D )米以内的交通情况。
A.10; B.20; C.30; D.50;
319.气压制动儲气筒容量应保证在停机的情况下,连续( D )次全制动,气压不小于400Kpa。
A.2; B.3; C.4; D.5;
320.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两,驾驶室内应另安装( D )。
A.仪表灯; B.示宽灯; C.刹车灯; D.警报灯和指示灯;
321.电瓶车的制动连锁装置应齐全,可靠。制动时连锁开关必须( C )行车
电动机的电源。
A.接通; B.增大; C.切断; D.C、增强;
322.气压式制动器,制动系统不得漏气,应设有( D )装置。
A.防漏; B.防腐; C.防雨; D.放气、限压;
323.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向右最大不得大于各( C )度。
A.5; B.10; C.15; D.20;
324.轮胎胎面和胎壁不得有长度超过( B )㎝、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
A.2; B.3; C.4; D.5;
【试题分类】:法规知识∕工业企业场(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325.场(厂)内道路的转弯半径应便于车辆通行,主、次干道的最大纵坡一般不得大于( D )﹪。
A.5; B.6; C.7; D.8;
326.路面宽度至少为( D )m以上的道路应划中心线,实行分道行车。
A.6; B.7; C.8; D.9;
327.场(厂)内道路的转弯半径应便于车辆通行,经常运送易燃、易爆危险品专用道路的最大纵坡最小不得小于( B )﹪。
A.5; B.6; C.7; D.8;
328.路面狭窄或交通量大容易堵塞的道路,应尽量实行( C )通行。
A.限时; B.限制; C.单向; D.分时;
329.易燃、易爆产品的生产区域贮存仓库区,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将道路划分为限制车辆通行或禁止车辆通行的路段,并设置( C )。
A.专人看守; B.检查站; C.标志; D.消防设施;
330.从事危险品运输、装卸的工人,应每( C )年进行一次训练和考试合格,方准继续操作。
A.半; B.一; C.二; D.三;
331.铁路运输场(厂)内车站应设在平直的线路上,如受地形限制必须设在破道上时,其坡度最大不得大于( B )﹪。
A.1.0; B.1.5; C.2.0; D.2.5;
332.安全线有效长度最小不得小于( C )m。
A.20; B.30; C.50; D.60;
333.铁路运输站场最外侧线路中心至路基面边缘的宽度最小不得小于( C )m。
A.1; B.2; C.3; D.4;
【试题分类】:法规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334.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应当首先向( C )指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报名参加考试。
A.发证部门; B.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C.省级技术监督部门; D.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35.对作业人员的申请,同意受理的,发证部门应当在( C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批准手续。
A.10; B.15; C.20; D.25;
336.考试报名时间、考试科目、考试地点、考试时间等具体考试计划事项,应当在举行考试之日( C )公布。
A.2日前; B.1个月前; C.2个月前; D.半年前;
337.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满( B )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338.发证部门应当在( A )个工作日内对报送材料进行审查,或者告知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A.5; B.10; C.20; D.15;
33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 C )年复审一次。
A.5; B.3; C.4; D.2;
340.跨地区从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A )向从业所在地的发证部门申请复审。
A.可以; B.不能; C.必须;
341.准予发证的,发证部门在( B )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不予颁发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A.5; B.10; C.20; D.15;
34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试,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应当向( B )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报名参加考试。
A.培训机构; B.考试机构; C.发证部门; D.都可以;
343.作业人员培训的内容按照( C )等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A.国家统编教材; B.培训重点;
C.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相关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大纲;
D.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相关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大纲;
344.发证部门应当在发证或者复审合格( B )个工作日内,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相关信息录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公式查询系统。
A.5; B.10; C.20; D.15;
345.持证作业人员以考试作弊或者以其他欺骗方式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撤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B )年不得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A.5; B.3; C.4; D.终生;
346.考试结束后,考试机构应当在( C )个工作日内将考试结果告知申请人,并公布考试成绩。
A.10; B.15; C.20; D.25;
347.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发证,并在( D )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A.5; B.3; C.2; D.1;
34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遗失或者损毁的,持证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发证部门,并在( A )予以公告,查证属实的,由发证部门补发证。
A.发证当地媒体; B.寻物启事; C.本单位; D.从业当地媒体;
【试题分类】:法规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349.考试机构在收到考试报名材料后,应在最多( B )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材料的审查。
A.10; B.15; C.20; D.25;
35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试成绩有效期为( B )。
A.6个月; B.一年; C.二年;
35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龄的上限作出规定
( A )。;
A.男年龄不超过60岁,女不超过55岁;
B.男女都不超过55岁; C.男女都不超过60岁;
35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单项考试不合格者可进行补考,( B )不合格,需重新申请。
A.实际操作考试; B.两项或补考; C.单项; D.理论考试;
353.考试机构应在考试后最多( C )个工作日内完成考试成绩的审查。
A.10; B.15; C.20; D.25;
【试题分类】:法规知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54.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履行( D )义务。
A.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请专业队伍进行的;
B.发生事故后执行当地质监部门制定的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的;
C.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进行登记的;
D.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的。;
35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 A ),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和管理。
A.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B.操作证; C.IC卡; D.资格证;
356.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察时,应当出示有效的( C )。
A.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介绍信;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部门制发的工作证件;
C.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证件; D.执法证;
357.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分为( C )。
A.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
C.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D.重大事故、爆炸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35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 C )。
A.停止设备运行; B.离开现场;
C.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D.启动应急预案;
359.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对其检验检测结果承担( B )责任。
A.检验检测; B.法律; C.与检验检测费对等的责任; D.监管责任;
360.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B ),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A.查清故障原因后; B.消除事故隐患后;
C.安排检验后; D.领导同意后;
36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称的县以上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现行体制下是指( B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C.交通部门; D.劳动部门;
362.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 A )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A.30; B.60; C.20; D.10;
36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由( B )负责。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C.建设部门; D.劳动部门;
36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 B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相应资格。
A.特种设备工作记录; B.特种设备或其主要部件的;
C.特种设备档案; D.特种设备安全标志;
36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 A )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单位有关负责人。
A.停止使用; B.离开; C.观察; D.降低使用参数;
36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的,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给予( B )。
A.行政处罚; B.批评教育、处分;
C.追究刑事责任; D.开除处分;
367.使用单位对在用叉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至少每( A )进行一次。
A.1个月; B.15天; C.一个星期; D.三个月
36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 D )并制定应急预案。
A.安全管理机构; B.重大事故隐患记录;
C.重大危险源记录; D.安全技术档案;
369.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被使用单位必须履行( C )义务。
A.至少每15日对特种设备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B.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进行报废;
C.对存在的设备隐患及时消除;
D.服从检验机构确定的检验日程安排;
370.特种设备在( A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A.投入使用前或使用后30日内; B.一年后; C.保修期后;
37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 B )。
A.操作证; B. 安全作业知识; C.文化知识; D.上岗证;
37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环节实行( C )制度。
A.事前备案; B.事后备案; C.行政许可; D.方案审查;
37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 A )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
A.一个月; B.15天; C.一个星期; D.三个月;
37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及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 C ),未履行该程序,或没达到合格标准,不得交付使用。
A.审批; B.备案; C.监督检验; D.告知;
37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给予( B )。
A.行政处罚; B.批评教育、处分;
C.追究刑事责任; D.开除处分;
37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九条规定:对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行为,( B )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和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A.执法人员; B.任何单位和个人; C.国家公务人员; D.社会自然人;
377.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就是要从( C )保证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
A.思想上; B.组织上; C.制度上; D.措施上;
【试题分类】:法规知识∕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378.《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规定,安装、大修、改造后电梯、厂内机动车辆、厂内机动车辆和大型洲乐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 B )向规定的监督检验机构提出验收检验申请。
A.安装、大修、改造单位; B.使用单位;
C.备案单位; D.都可以;
379.《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规定,厂内机动车辆再投入使用前,将( B )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上后,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A.注册登记标志; B.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C.检验报告;
380.厂内机动车辆使用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以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
( B )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监督检验机构提出。
A.10; B.15; C.20; D.30;
381.《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所称“验收检验”是指( A )。
A.对场内机动车辆经安装、大修、改造后,授权监督检验机构所进行
设备检验的特定称呼;
B.对工程项目的行政验收; C.对使用单位对工程项目的验收;
382.厂内机动车辆使用单位必须按期向( B )所在地的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A.注册机构; B.使用; C.使用地与注册地的共同上级;
383.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以( B )为核心安全管理制度。
A.安全操作; B.岗位责任制; C.安全检察制度; D.定期检验;
384.《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规定厂内机动车辆设计单位和( C )对所设计的厂内机动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技术负责人; C.设计人员; D.工作人员;
385.监督检验机构在接到具备验收检验或者定期检验条件的检验申请后,必须在( A )个工作日内安排相应的检验。
A.10; B.15; C.20; D.30;
386.监督检验机构在完成相应检验工作后,必须在( A )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
A.10; B.15; C.20; D.30;
387.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有效期自( D )起计算。
A.检验结束之日; B.申报检验之日;
C.检验开始之日; D.签发验收检验或者定期检验合格报告之日;
388.监督检验机构必须在( B.)日内对受检单位提出的异议予以书面答复。
A.10; B.15; C.20; D.30;
389.下面( D )不是厂内机动车辆检验报告的结论形式。
A.合格; B.不合格; C.复检合格; D.整改后使用;